湖北竹山:荒坡结出“致富果”
湖北竹山:荒坡结出“致富果”
盛夏的湖北省竹山县溢水镇,群山如黛,绿意盎然。荣华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油茶基地里,沉甸甸的青褐色果实挂满枝头,压得枝条弯下腰来。这片曾经乱石裸露的荒坡,如今已是“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的致富林,见证着竹山县以油茶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从“闲置山”到“聚宝盆”
“去年收了两万多斤果子,今年保守估计能收10万多斤!”合作社负责人谭绍荣拨开枝叶,看着缀满枝头的油茶果,眼角的笑纹里满是丰收的期待。他随手摘下一颗果实掰开,饱满的果仁泛着油光,“这些果子榨出的山茶油,早就被武汉、西安的客商预订了,光这一项就能带动20多户乡亲增收。”
谭绍荣的喜悦,是竹山县木本油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竹山把闲置山林视作待开发的“绿色银行”,秉持“短能增收、长能致富、远能见绿”的发展理念,将油茶产业打造成林下经济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新造油茶林3万亩,改造低产林8000亩,建成溢水万亩油茶特色小镇,带动核桃、花椒等老基地规范化管理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9亿元。
在小东川村,这种变化更为直观。“以前这些山都是荒的,现在成了金疙瘩。”村党支部书记陈必军指着漫山的油茶林介绍,2022年以来,村里新建900亩油茶基地,创新推出“油茶+高粱”“油茶+艾蒿”等套种模式,既促进油茶苗生长,又让土地不闲置。村民李飞平每天在基地管护除草,一天能挣1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如今,基地每年带动20多位村民稳定就业,昔日的“空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从“软产业”到“硬支撑”
油茶产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制度保障的“阳光雨露”。“我们把油茶产业纳入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林长制考核,任务细化到年度、山头、图斑,实行上图入库、挂图作战。”县林业局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全县油茶产业分布图,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格外醒目,“每片林子都有监护人,管护成效直接和奖惩挂钩,谁也不敢马虎。”
政策的春风更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竹山县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精准发力,新造林每亩补助10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500元,后续管护还能连续三年获得补助。真金白银的支持点燃了群众的热情,全县11家经营主体获得市级示范基地奖补,4家油茶企业跻身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科技赋能结出“致富果”
在竹山县油茶高产示范基地,省林科院专家正带领农户进行夏季修剪。“这是‘鄂油系列’良种,亩产比普通品种提高30%以上。”专家手持修枝剪现场示范,围在四周的农户们听得认真,不时用手机拍下操作细节。这样的技术培训,全县已开展30余场,2000余人次农户成了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
从荒坡到绿洲,从闲置到兴旺,油茶产业在竹山的绿水青山间写下了动人篇章。漫山的油茶树不仅结出了饱满的果实,更结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甜蜜生活。正如当地群众新编的山歌所唱:“油茶花开满山坡,蜜蜂飞来唱赞歌;荒坡变成金银库,幸福日子乐呵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竹山正以油茶为笔,以山水为卷,描绘着一幅愈发壮美的绿色画卷。(程平)
地址:竹山县林业局
电话:138727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