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文化”托起“和美乡村梦”——新堰镇中支村采风印象
本报讯(通讯员张水明)
(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属于自己的乡土故事。日前,汉川新堰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汉川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作协主席张驰鹏的带领下,来到新堰镇中支村开展文学采风活动。
早上8点整,采风人员在城区聚齐,乘大巴车赶往“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支村。我们一路目睹了襄北部分乡镇商贾云集的繁荣,十里果园的美丽,千亩鱼塘的波光粼粼,武天高速公路施工的忙碌。大巴穿过绿荫,掠过庄稼地,迤逦前行,终于3个鲜红的大字“中支村”扑入我们的眼帘。绿丛环绕,红花掩映,中支河水碧波荡漾,沿岸农舍一排排一幢幢整齐划一,瓦垄参差,“三小园”院落幽静,街巷整洁,这就是中支村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一进村子,那精美的文化墙吸引了采风人员,墙上乡村振兴的漫画、古典故事和廉政图、二十四孝图等栩栩如生,这人居环境令采风人员咂舌惊讶。中支村位于新堰镇西侧,紧邻311省道,中支河、中横渠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620户2300多人,产业以优质稻、小麦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倪伟介绍,村“两委”立足湖乡实际,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巧规划,做实产业增收入、强化整治优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实落地,2023年,获评“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森林乡村”称号,中支村还是“湖北省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
倪伟是一位年轻人,身穿深灰色西装,里面着白衬衣,漆黑稍长的青年头型而又不做作,身材魁梧,步履坚毅,眉毛浓黑,目光祥和,他对我们这些客人很热情。我们围绕在他的周围,在街前,在路边,在院里,在桥头,仔细聆听他耐心讲解,不时用笔在笔记本上沙沙飞舞,也不时提出问题,与他交流探讨。
倪伟在前,我们紧跟,沿村级公路举步前行,沿途房屋窗明几净,设计雅致,有些门楼雕梁画栋,明韵清风,充分体现水乡建筑特色和主人风格,有些家庭门前是小菜园,用竹篱笆围着或者用砖石砌着,旁边是小池塘,柳影花放,有些民宅偶尔看到从窗口飘出五颜六色的帘带。沿途还有古朴雅致的牌楼、意境深远的楹联、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墙。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爱美,因为她们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是靓丽的人文风景。参加采风活动的女作家和摄影师们,以路边住户院子里的花树、银杏树等为背景,与农户主人一起合影,把自己站立成一朵花,几个人站一排,就是朵朵花儿开了。
“这院子里的菜种得一点草都没有!”女作家夸赞道。
“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很孝顺,有时抽时间回家,这里的新鲜蔬菜和果实,他们返回时可以带一点到城里去……村里搞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我们都积极参与,我还是志愿者呢,参加‘共同缔造’活动后,感觉这精气神也足了。”70多岁的刘婆婆在银杏树下说,前几年她爱打麻将,浑身是病,现在可不一样了,除了散步、跳广场舞,就到门前院子里忙活,有时随志愿服务队到村里搞活动,穿红马甲做事的视频,点赞率蛮高。
(二)
离开庭院,我们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向村庄四周伸展,碧绿的草坪像绿地毯镶嵌在路的两边,与花圃里的各种花树相呼应。拐角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牌匾上“旷达亭”3个楷体字苍劲有力。亭子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教小孩唱民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田野里,稻谷已归仓,稻茬在风中摇曳,仿佛诉说着丰收的故事。水渠边农田里,平整的田畦、笔直的厢沟,嫩绿的麦苗一派生机,田里闪现着忙碌的身影,驻村干部和村民们有的在施肥,有的在除草。
随后,我们参观了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主要处理步骤流程,了解了中支村2022年户厕建改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对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进行一体化治理,覆盖居民270户,新建HDPE污水主管4245米、入户支管2450米、污水井171座,微动力处理站3座;生活污水采取“集中管道收集+微动力处理”模式,处理工艺为A20工艺,动力采用“太阳能动力+市电互补”,运行维护采用4G智能运控技术,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排放达到“一级标准”。
“过去,村内有一条3公里长的中横渠,渠道两侧杂草丛生,河道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干部们摸清村民所需所盼,收集村湾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问题需求,争取专项资金14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微动力系统,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验收的重要标准。”倪伟介绍道,村里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乡贤联谊会、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大力弘扬孝廉文化,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最美媳妇”等先进典型,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先后拆除废弃房屋26间、厕所41座,清挖池塘13亩、沟渠1.1公里,种植树木1000余株,拓宽渠道旁边道路,建成慢行步道。
这套先进的污水处理装置,见证了中支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环境的不懈追求。
公路的左边是一片荷塘,昔日废弃的塘堰变成了“风景湖”。荷花没有了盛开时的热闹与绚丽,却多了一份深沉与内敛,那一片片残荷,依然倔强地坚守在水面上,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2018年夏天,我到新堰看望战友,在中支村逗留。当时村里有的地方已修水泥路,但很窄,中巴车进不了村,有的地方还是泥巴路。一座狭窄破损的老桥,桥两边搭着棚子,车辆行走不便,也不安全。村里仍沿用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即使是水冲式厕所,粪便也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老式厕所一到夏天蚊子、苍蝇特别多。村里有两处排污多年的臭水塘,黑臭水体是环境整治中的顽疾。“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儿子能娶到媳妇啊?”战友说。去年战友打电话告诉我,他承包了中支村150多亩鱼塘,从事小龙虾和鳜鱼等特种养殖,可实现亩产值8000元以上。
“鹅鹅鹅……”一阵叫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我从回忆中醒来,和作家们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大白鹅出现在路边院子里,它们或低头觅食,或抬头张望,悠闲自在。
“鹅肝特别值钱,养朗德鹅不愁销路,外省经销商到这路边收购。一年可以养几批鹅。”养殖户周婆婆哼着小曲用黑麦草喂鹅。周婆婆说,这几年政府把路都修好了,把沟渠疏通了,用水用电方便多了,田里收入比较好。村里还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问题并销售产品。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这日子过得真舒坦!”
“我们开发利用荒芜、闲置土地种优质稻,同时发展养殖业,一座1000立方米的冷库即将建成,建成后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可以提高村民收入。”倪伟说,中支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及配套产业,创新水稻产业服务方式,探索建立托管服务模式,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银兴米业等粮食加工业在村里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探索土地流转、订单收购等多种形式增加农户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边听讲解,一边看白鹭低飞、鱼塘闪耀银光等田园美景,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中横渠。净化后的中横渠碧波荡漾,水面可见野菱角等植物,鱼儿在水中嬉戏,河畔绿草萋萋,鲜花点缀,如丝如烟的垂柳掩映着休闲步道,曾经的“乌龙河”变成了“亲水绿道”。
(三)
穿过平坦、宽阔、新颖的新桥,沿着茂密的树林漫步,观赏多姿多彩的树木,听流水潺潺……岸上是成排的楼房,五星红旗和红灯笼挂在路边绿树丛中。白墙灰瓦的房屋前有宽敞的庭院,院里有花草树木、瓜果蔬菜。有些墙面做成了文化墙,有的画有竹子和小船,上面写着“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有的画有松柏和白雪,上面写着“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团结和睦”,有的墙面像水墨画,有的又像一幅多彩的油画。
我们来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这里是多功能活动中心,有青年之家、退役军人之家、民兵活动室、阅读中心等,每一间都很宽敞、整洁,都有相应的文化宣传内容。我们的目光被墙上的照片吸引住了,这是一组2023年中支村春晚的照片,村民们身穿大红服装,戴着红围巾,手举大红花,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舞台后面“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中支”的标语,是他们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写照。
“我们成立了中支村乡村夜校,定期开展‘乡村夜话’、‘孝廉文化教育’、‘百姓讲堂’等活动,着力建好‘脱贫奔富路’、‘最美媳妇’、‘乡村振兴有我’光荣墙和文化长廊,通过‘村村响’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倪伟说,中支村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文化是一个村庄的魂魄,只有融入“孝廉文化”元素才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才能实现“和美乡村梦”。 湖北日报视界网 张水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