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尖上的桑梓情
薯尖上的桑梓情
视界网 聂杰杰 张艳霞
5月31日,在云梦县城关镇邱聂村邱想宗的薯尖基地,一群村民正熟练地采摘薯尖、整齐装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11年,邱想宗经过考察,找到武汉市黄陂区薯尖种植和研发基地。经对比检测发现,邱聂村的土壤属油砂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与黄陂的气候土壤接近,如果引进黄陂的薯尖,效果应该不错,他便在黄陂住下来学习了半年的薯尖种植技术。
“邱书记,我想带领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他找到了邱聂村党支部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
2012年,邱想宗回到邱聂村办起了薯尖专业合作社,以250元一亩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60亩土地,投资了50万元建起了22个钢构大棚,安装了喷灌系统。村民都有些好奇,种红薯还用大棚?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邱想宗种的红薯只吃叶,不吃红薯,当年便实现销售产值80万元,主要销往武汉和广州,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村里40多名村民参与采叶等劳务,据初步统计,每月务工20天至30天,按每斤4毛算,每人1天平均收入70元,村民尤其是60岁至70岁具有低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度很高。
71岁的村民高德英满脸微笑地告诉笔者:这项工作,让她家每月增收10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锻炼了身体。
邱聂村委会为支持邱想宗的特色薯尖种植,筹资40万元在村尾田头修建起了1360米的水泥路,让农资和成品进出更为便利。
在邱聂村薯尖专业合作社,邱想宗拿着在基地务工的贫困人员名单和工资支付明细表对笔者说:“大棚薯尖的生长期为每年的4到11月,每15天一个生长周期,薯尖大上市时,我每天仅销售薯尖就达2000余公斤,用工量很大,高峰期每天40余人,最高时月支付人工费5万余元,最低时月支付人工费也有3万多元,许多贫困户靠在基地务工就可脱贫。”
邱想宗虽是蔬菜种植能手,但他不放过每一次培训学习机会,不断学习薯尖种植新技术。同时,他无偿向乡邻传授薯尖种植技术,目前带动了5户村民种植薯尖。
邱想宗经常说的三句话:从农不忘定目标,脱贫不能丢产业,致富不能忘乡邻。他说,红薯叶被誉为“蔬菜皇后”,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独特,其收益远高于红薯收益,一旦形成规模,不仅能有效带动邱聂村百姓脱贫致富,而且对周围村具有带动示范效应。
联系电话:1887268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