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特色大菜——竹溪蒸盆
竹溪特色大菜——竹溪蒸盆。据传,竹溪蒸盆起源于明清时期,是由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同姓宗族聚会的“正字会”宴席上的“十大碗”演变而来。后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贵客临门,如此重大喜庆的日子,蒸盆就隆重登场。
“竹溪蒸盆”的制作非常讲究,其主料辅料及配料,多达20余种。做好蒸盆的诀窍,是掌握好加料及加工的时机、火候。同样的食材,加料顺序及加工火候不同,味道迥异,必须“分批装料,两蒸一闷”。一般说来,将所要烹蒸的食物放进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里。装盆时先装猪蹄、鸡肉、大葱、生姜块、干红椒、竹笋干、鲜香菇、沙参、花椒、鸡油,加少许清水、适量精盐后,就上笼烹蒸。柴灶烈火蒸约90分钟,再加入土豆、红萝卜,上笼文火烹蒸30分钟。这时,加青菜叶、蒜苗盖笼闷盆5分钟,就可正式出笼。
2016年1月10日,在十堰市竹溪县敖家坝,当地厨师就现场加工制作了一道“竹溪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