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湖北 > 畅游毛坝那些“海”

作者:张洪刚上传时间:2013-11-23

下一图集

畅游毛坝那些“海”

本报图片库 张洪刚 是年7月8日、21日、10月30日,笔者三顾利川毛坝采风,那里“海”阔天空,人杰地灵,景观养眼,文化养人。一个让你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毛坝在哪里?毛坝在大茅坡的“云海”里;毛坝在十万亩的“茶海”里;毛坝在新河村的“歌海”里,毛坝在新华村的“竹海”里;毛坝在人头山的“漆海”里。 特别好客且文采飞扬的毛坝乡党委书记曾维权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总是一手拿摄像机,一手引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人墨客,畅游“六海”(云海、茶海、竹海、歌海、林海、漆海),感受毛坝。 毛坝的青岩、夹壁、五二、四溪、人头山村,村村相通,山水相连,林海里有竹林,竹林里有人家,田园里有歌声。在刘家大院,一老太太还把孙子们孝敬她的一件牛奶搬出来请我们共饮,就像自己亲人到家一样亲热。真让我们宾至如归、舍不得离开。 走近五二村,葡萄架下的农家小院,格外清新、整洁,家家户户窗户上都镶有一个不同字体的“茶”字,门联也是与众不同,对联完全是根据各家各户特色而作,然后雕刻在油漆过的深红色木板上,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小巷,都让人耳目一新。单看他们的村名就特别有趣,如:五一村、五二村、联峰村、联心村、新华村、新河村、四溪村、双溪村等等,很关联、很创意、很和谐,富有文化内涵,令人回味。 毛坝新河村山民歌原生态味特浓。村中人人都是歌手,个个都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92岁,年龄最小的仅两岁。人们干活喊号子,进山吼山歌,下地唱田歌,走路哼小调。他们用歌声代替对话,表达感情。无论是生产劳作、闲暇调情,人们会根据场景变换、事物变化,即兴对唱,有问有答,音调多变,旋律优美,对歌不对人,闻声不见影,充满神秘浪漫、风趣诙谐。在茶海劳作的田坎山,我们听到了也看到了劳作的夫妻一边摘茶一边对唱歌曲的场面。走进茶海,又仿佛荡漾在歌海,难怪毛坝有这么多的美称。毛坝乡还是中国楹联文化之乡、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文明乡镇”,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和“生态农业基地”、“湖北省科技示范乡镇”、“湖北省环境优美乡镇”,是中国“坝漆第一乡”。 提起坝漆,举世皆知。1952年,国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坝漆名冠全球”锦旗,授予利川“坝漆之乡”。坝漆基地面积现有10万亩,年产量150吨,出口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生长在这里的爷们儿,祖祖辈辈都会割漆。 在四溪村一组,碰到两位老人正在割漆,一打听真让人震撼。割漆的周祖军年近七旬,他说:“我们家四世同堂,三代割漆,孙子还小在上学。我割漆的水平一般,儿子比我割的好,父亲的刀工远近闻名,还接受过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今年93岁,依然刀不离手,肩不离篓,常穿梭于漆海之中。” 见到两位高龄的父子漆匠,情同手足,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饱含漆坝的丰厚底蕴。他们的一投足、一举手,娴熟的刀工,让我们也大开眼界。 茶海也名不虚传,家家户户都有本品茶的“经”。在夹壁村有个叫“宜泡红”的农家乐,因“宜泡红”而一“泡”走红,他把“冷后浑”称作“宜泡红”,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当茶汤温度降到16℃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产生混合物,重新加热后,茶汤又会红亮透明。据当地群众介绍,毛坝宜红功夫茶的“冷后浑”现象属世界独有,毛坝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宜红”第一乡。 雨过天晴,站在大茅坡感受云海,宛若蓬莱仙境,浩瀚无边,崇山峻岭在心潮随云海起伏,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不绝如缕,众口皆称这里的云海是全中国最美的云海。有趣的是,清晨在大茅坡观赏云海后,可沿着盘山公路钻入云海底部检阅这里的林海。毛坝森林覆盖率80.42%。走在毛坝的村村寨寨,目睹那青山绿水、古桥民居,就像走在景观大道,就像走在文化长廊,总是那么耐人寻味,仿佛是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充电。我们切身感受到这里的人们生产在发展,生活在宽裕,乡风在文明,村容在整洁,管理在民主。 这里的山、水、人、文、茶、竹、漆、林……,要有尽有,无处不美,就像清纯少女一般妩媚动人,同行者说:“这是摄影的天堂,不仅自己还要来,还要吆喝更多的文化人、艺术家来这里观光、感受、创作!”以期谱写毛坝的新篇章。 笔者三顾毛坝,有幸捕捉到一些图片分享给大家,也算是饱饱眼福吧! 图片名以文件名为准。 湖北恩施航空路184号 张洪刚 13329830658 QQ:305821112
热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