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背夫 沧桑经历述说凄凉大美(陈小林 摄)
湖北恩施峡谷很震憾,很雄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于天地之间塑造出惊世骇俗的绝壁和地缝的故事,而生活在绝壁和地缝之间的峡谷背二哥,便是这大美之中的精髓和灵魂。
峡谷之中最美的村庄
2013年4月3日,天还没亮,我们就驱车从利川城出发。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这次不是普通的旅行,而是去探寻恩施土家族特别的群体——峡谷背二哥。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后,在途中用过了午餐,又徒步了好几个小时,才来到一个特殊的地点,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蛤蟆塘村6组锅厂湾古楼槽,这是恩施大峡谷七渡河段利川境内不多几处住在峡谷绝壁顶上的村庄,这里是一块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处女地,走进这里,让我想起了戈壁滩,荒凉中带着悲壮。这里是美丽的,在白云深处,农舍时隐时现,炊烟袅袅升起,篱笆、柴扉、鸡鸣、狗吠勾勒出了山民樵夫获薪农耕的画卷。而这里也是苍凉的,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从上世纪80年代便陆续有人向外迁徙,这些现在还生活在这里的人,多数都是有故土情结的老人,他们就像夕阳一样,用生命中最后的光芒坚守着这最后的部落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金色的夕阳照耀着村庄,村庄周围百花盛开,名种飞鸟呼朋引伴准备归巢,绝壁之下的七渡河象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脚,悠悠的江水象一条深山游龙一往无前的向东奔流。绝壁,河流,村庄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这就是峡谷之巅最美的村庄,这群峡谷深处绝壁之巅的背二哥就生活劳作在这绝美的村庄里。
绝壁之巅的千年跋涉与守望
最出名的锅厂湾
一年四季水不干
出门就是榨水坝
想走干路在炕边
想走平路在床前
想晒太阳六月间
再看涂家么老板
上门来到锅厂湾
没有烟茶无早饭
不如峡谷把活干
背起背篓上高山
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首民间歌瑶,主要是说当地的环境十分艰苦,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发明了一种重要的人力运输工具—笮背篓,于是峡谷背二哥就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了千年万年,背二哥的老婆孩子们就在这峡谷的绝壁之巅守望了千年万年。
我们当晚夜宿在背二哥涂友林家。第二天一早,我就跟随这些背二哥一起下山到集上去,于是我生平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山高路险,行走在险道之中,抬头望,两侧悬岩穿空,有的地方很窄,仅露出一线蓝天,感觉非常的神秘和惊奇,我们就像不小心被风吹落到缝隙中的蚂蚁一样。在这里,我看到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谷底以及半山腰的树多半是在崖壁上生长的,它们穿透坚硬的岩石,或者巧妙地绕过凸出的石壁,一旦有空间便把根深深地扎进去,将身子笔直地向上生长,向往阳光和蓝天应该是植物的天性吧。由此,我想到了同行的背二哥们也应该像这谷底的树一样,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冲破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理想靠近。虽然他们背着背篓弯腰跋涉在山路之上,毕竟,低头不是人的愿望,向上才应该是人的本性!
在集上买好了东西,我又随背二哥们返回村里,这次同行,虽然让我吃尽了苦头,却使我明白了,比峡谷更上的是山路,比山路更长的是这些背二哥的生活。
站在清江源头 用不屈的肩膀创造生活的天堂
4月5日,我们又去探访了另一个背二哥群体,与蛤蟆塘村仅一江之隔的阳河朝南村。从团堡镇的雪照河电站沿着石板路一直南行,向山顶的朝南村走去,正遇到一群背笮背篓赶集归来的当地人。男人的笮背篓里,有的背着几袋肥料,有的背着砖头,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笮背篓里装的重量都在50公斤以上;女人的小背篓里,也装着生活必需品。一路上,村民向我们唱起了另一首民谣:
阳河,阳河,
无畔又无河,
地无三尺平,
光是乱岩窝,
亩产两百斤
还算打得多,
年年吃供应,
肩挑背又驮。
山岭高,山路长,
样样东西用肩扛,
买卖困难无钱用,
一生光阴路上忙。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走,我们终于来到朝南村七组,村委委员陆显余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七组和八组共89人,因为交通不便,许多村民已搬到了山下。前年,村里老百姓曾集资近万元修建公路,无奈工程难度大,还有3公里左右没有修通,直到去年,政府支持了一部分资金,这条村民出山的公路才免强修通,但路况十分不好,下雨下雪就根本无法行走村民们出山进山运东西还得靠沿用了千百年的工具——笮背篓。
交通不便,村民不敢发展特色产业。村民刘学胜说,猪儿不敢养多了,养多了弄下山太困难。大家主要种植玉米,自给自足。山高路陡,挑抬不便,于是,笮背篓便发挥了威力,一两百斤的东西放在笮背篼里,他们背起大步流星,如履平地。
“我们赶集,去来要一天时间。”村民刘昌国说。下山满笮背篓(背物资去卖),回家满笮背篓(买回生活用品),这是当地村民的生活写照。山路崎岖两茫茫,住在高山好凄凉,肩挑背驮世代苦,不知何年才变样。面对这样的困难,当地村民没有抱怨,依旧乐观、自信地生活。
相信总有一天会改变,这里会更美好。村民们对生养他们的地方充满了感情。
村委委员陆显余说,今年春天,听说政府准备硬化我们这条公路了,村民们都非常高兴都准备继续发扬愚公的精神,帮助硬化公路的工程队一寸一寸硬化这条满载村民渴求的希望之路。
峡谷背二哥 绝世而独立
雄鹰把潇洒抖落在蓝天白云中,大峡谷将尊严写在险峻的绝壁上,令攀岩者生畏,令游人昏眩,只留下飞鸟和山风掠过的惬意。那斧劈般齐刷刷的万丈绝壁,组成一道道雄关哨门,守卫着永久的秘密。历史长河里流淌的记忆,在这里被切割,于是断裂的残骸便堆积成万卷石书,收藏着峡谷的神话和传说,让峡谷背二哥们不尽地去阅读、猜想。如今,随着交通的慢慢改变,随着峡谷人慢慢的迁栖,背二哥即将成为一种消失的记忆和文化。
这是一部凝固的宏大诗篇,折射远古的辉煌。从远古到现在,峡谷的背二哥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全装在笮背篓里。他们的生活全在背上。如今,这些即将被风吹远,一种思念、一种向往骤然袭来,来不及飞翔的思绪,定格在峡谷深处。此时的峡谷处处静谧,一声呐喊,就可以聆听那绝壁上千年激动的回响。莫道绝壁多险无情,那从背二哥胸中涌出的如泪般的涓涓溪流、那生长在半崖中的一簇簇野花,是他们生命和情感的写照,映照着峡谷的灿烂,孕育着峡谷曾经的繁荣。
锅厂湾、朝南村,又远又偏,笮背篓是村里曾经标志性的东西,背着这种背篓上街,街上的人都知道他们来自锅厂湾、来自朝南村、来自大峡谷。这些背山的汉子,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对交通的不便,他们也曾想离开这个地方,但故土情难舍;他们也在试着改变这种状况,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他们相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今后,这些峡谷的背二哥将成为峡谷中一道记忆的风景,它将以一种消失又存在的文化,绝世而独立于大峡谷的传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