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分组稿件 > 分水镇:稻谷飘香 3000余亩优质稻“蓄势待割”

作者:张水明上传时间:2025-09-11

下一图集

分水镇:稻谷飘香 3000余亩优质稻“蓄势待割”

本报讯(通讯员张水明)9月11日,分水镇友好村千亩优质稻基地,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丰收的光泽。微风轻拂,稻浪此起彼伏,浓郁的稻谷香直沁心脾。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挖排水沟,争取颗粒归仓。镇农技干部、人大代表熊运发正在为优质稻测产,他前往多个地块,随机抽取,对水稻株间距、亩株数、单株有效稻穗等进行测算,目前测得平均每亩稻谷产量可达1300余斤,每亩增收100余元。 “优质稻在夏季以来经受了水灾、旱灾和病虫害的考验,仍然丰收在望,这背后离不开干部们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汉川市分水镇友好村四组黄婆婆一边除稻田里的杂草,一边喜滋滋地说。 黄婆婆已年过七旬,一家5口人,她和老伴种了9亩田,其中6亩水稻。“梅雨季节下大到暴雨时,干部们一直在外面巡查,及时开启村里的一渠闸排渍水,稻田渍水排除后,又组织村民补栽秧苗。在晚稻进入抽穗的关键时期,干部们日夜奔波、引水抗旱,还安排飞机打农药……”黄婆婆说道。 友好村种植“玮两优馥香占”等绿色高质高效优质稻,采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防控绿色化、作业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等技术路线。自去年以来,该村组织劳力和挖机对澎湖泵站近800米长的抗旱出水口进行疏洗,对泵站整体设备进行改造,对8个小组4000余米长的水田旱田排水沟路进行清理、疏挖。在农作物受灾后,组织劳力及时清沟排渍水、施肥提幼苗,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干部们广泛宣传中稻等抗灾救灾意见,还制定了“作物如何防治病虫害”等生产自救和田间管理措施。 分水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片,涉及友好、鸡公洲、夹河等4个村和“春晓农机”等3个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共3000余亩,采取稻油轮作、优良品种、增施生物菌肥、科学管水、绿色飞防、适时收割等技术要点,与非示范区对照,节本增效达12%。 据了解,分水镇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把优质稻米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大力推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为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实做细,今年以来,该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彭公渠河道整治等工程,提升镇域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产能;持续开展小流域治理,筹集100多万元对分水主渠、民安渠等开展清洗疏浚,畅通了水网;引导各村(社区、生产大队)成立农业合作社,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镇机关部门干部160多人坚持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协助农户打好防汛抗旱等生产自救硬仗。 湖北日报视界网 张水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