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外迁60年 终老回望水下故乡
2025年2月4日,随县洪山镇80岁的大军哥和宜城市板桥店镇67岁的表哥余光久乘车行程250多公里,60年后终于回到梦里故乡丹江口市龙山镇,站在丹江口水库南岸望向远处水下故乡和古均州城位置心情激动,实现了60年来的回故乡的梦想。表哥余光久将喝光后的纯净水瓶在岸边装上一瓶汉江水,激动的流下了两行热泪,拿着一瓶汉江水与故乡的老石磨盘合影留念。
年前,大军哥先后来了多次电话相约到他家过年。过了腊月间,大军哥就80岁了。由于他身体状况不好,生病后身体越来越弱。为避免高速公路免费期间车流高峰期,2月3日,大年初六,我和二儿子周碧阳早晨5:30起来吃饭,6点我们开车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随县洪山镇杜家店村8组大军哥家,吃完中午饭。我们又一起相约开车向宜城市板桥店镇出发,看望从丹江口库区外迁到此己经80岁的珍姐。晚饭在表哥余光久家。饭桌上临时商议回丹江口市龙山镇,看一眼老家的山山水水。一说到回到故乡看看,表哥余光久就两眼放光高兴的像孩子一样。饭后乘车来到大军哥家住宿,由于人多没地方住,表哥余光久就睡在沙发上。
2月4日,正月初七,早饭后两车相随,从平林上高速向丹江口市行驶,上午11点到达丹江口市。中午在四弟周家宝家吃午饭,饭后从丹江口大坝右岸旅游公路向龙山镇进发,来到龙山镇向江边山头上的龙山塔驶去,在塔下望向汉江水下故乡和老均州古城位置,让两位老人心情激动回忆过去外迁时光。与龙山塔合影后我们又一路打听,向何家沟和何家湾方向而去,来到山梁已无路可行只的停车,步行向1公里外江边而去。由于大军哥身体较弱只走了一段山路就转回停车处。我根据描述在前开路侦察,寻找那方大石磨盘。一直走到江边位置也没发现山梁上和山梁两边有大磨盘。返回时遇到表哥余光久和侄孙女周瑞琪,将侦查结果向表哥说了一遍。表哥前几年回过一趟丹江口,知道这个磨盘位置,于是我们又继续回头向江边而来。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岸边斜坡上看到了这一方已经两半的大磨盘。表哥坐在石磨盘上休息,将喝完的纯净水瓶子拿到水边灌了一瓶汉江水带回板桥店,激动的拿着水瓶流了泪。与石磨盘一起合影,讲述磨盘的来历,磨盘如何来到这处位置的原因。
这方大磨盘直径有两米,厚度有55公分。由于60多年风吹雨打太阳晒石磨盘己经老化断成两块,但依然牵挂着从这里外迁的移民。凡是回到何家沟和何家湾的外迁移民都要来目睹一看合影留念。据表哥余光久介绍,国家为建设丹江口大坝,居住在均县何家湾公社李明大队5队汉江南岸的表哥一家迁往宜城县板桥店公社。如今外迁8囗之家父母已经过世,兄弟5人只剩下两人。离开家乡时表哥余光久只有7岁,回故乡看一眼是他们这一代外迁移民人的心愿,只要有机会,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而大军哥离开家乡时只有18岁。如今已是体弱多病的80岁老人。据表哥介绍这方石磨盘是生产队的,全队人打菜籽油、棉籽油和花生油都用的这方石磨盘。外迁时村民们舍不得这方大磨盘。将生产队年轻力壮的后生集中起来,将这个有两吨多重的磨盘从山下抬到山上,放在岸边让今后回乡的外迁移民能够看到这方石磨盘。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江水上涨时磨盘被淹没在水下,退水后才能看到这方磨盘。这方磨盘成为外迁移民的永久怀念,留住乡愁,留住念想和梦里故乡。大军哥的小孙女周瑞琪代替60后第一次回到故乡的爷爷拿着一瓶汉江水与江边的这方石磨盘合影。回到山上表哥累得只有用树棍当拐杖爬山,与半路的表嫂和侄儿子汇合后向停车处行进。来到停车处在山梁上拍下大军哥几人合影留念的照片。
晚饭安排在十堰市郧阳区汉江北岸的家里,天色已黑我们开车向郧阳区进发,为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晚饭后在家里拍下了一张合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