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祥:传承非遗志不移
4月18日,今年82岁的陈中祥,在家中一边拾掇着皮影道具,一边唱几句高腔《三代四状元》中的唱词。唱到动情处,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皮影故事的意境之中了。
他又打开录音机,仔细听当年录制的师傅周衍云演唱的音频。
“仲舒儿,在客厅,为父指教!世间事,忠孝义,三字为高。在朝廷,为官宦,苦保当朝;三六九,去面圣,忠心尽到……”
陈中祥,男,中共党员,1941年12月出生在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店坪村。自幼好学,曾经担任过店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会计、大队长、大队支部书记等职务。年轻时,喜欢观看皮影戏,从皮影戏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1989年,当时竹坪乡皮影戏班子中拉二胡、吹喇叭的乐师李大兵突发疾病,皮影戏班急需寻找一个人顶替。卸任大队书记的陈中祥知道后,凭借自己勤奋好学的态度和聪明伶俐的天赋,自告奋勇地担任了乐师,学习起了拉二胡、吹喇叭。他虚心学习了皮影戏二胡配乐中必须的高腔、苦平、西皮、越调、小调等曲调。经常在竹山、竹溪、旬阳、白河等县演出。
他在学习乐师的过程中,还虚心向拦门(耍影子师傅)周衍云学习高腔的唱法。周衍云唱皮影,没有戏本,完全是凭自己跟师傅王成富学习时大脑的记忆唱词进行演唱。
陈中祥为了加深记忆,把戏本唱词记忆下来,他购买了录音机和磁带,每逢皮影演出时,就用录音机将唱词录下来。瞅下雪下雨天干不成农活时,陈中祥就打开录音机,听一句写一句,再听一句再写一句。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三代四状元》《五峰会》《火龙驹》《文武星》《薛平贵回窑》《封神演义》《杨家将》《罗通扫北》等15本经典的皮影戏剧本的撰写任务。
2011年,拦门周衍云去世,给竹坪皮影戏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好的拦门非常难找,陈中祥经过多次努力想找一个人学习拦门的,都没有成功,有的嫌累,有的嫌苦,有的怕熬夜,有的悟性不高学不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陈中祥动员当时在外地工作的周承志(周衍云的儿子)回乡接班学习拦门耍影子。
周承志虽然有雄心壮志,想子承父志,传承皮影戏,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学过拦门,刚开始还是很有难度。陈中祥就把自己录制的录音带拿出来让周承志听,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剧本拿给周承志,让他照着戏本唱,教导他学习耍影子、唱高腔,慢慢的皮影戏又红火起来了。
一有功夫,陈中祥就给周承志讲皮影戏的表演规矩。教给他掌握生、旦、净、丑、官、盔、林等人物形象所代表的特性。他说,生代表平民,旦代表女性,净代表青年学生,丑表反面人物,官代表做官有权的人,盔代表武将,林代表的是啸聚山林的贼寇头戴雉鸡毛。仔细教给他如何表演人物动作,结合故事情节,合理安排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做到绘声绘色、入情入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陈中祥指导周承志先后创作了《暮夜却金》《颂十星》《颂扶贫》《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共同缔造美家园》《村老汉改陋习争创十星》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剧本。利用当地人唱传统皮影戏的机会,进行演唱新剧本,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他还花钱购买了音响、耳麦、麦克风、锣鼓、二胡、喇叭等器材。
为了刻画现代人物形象,他把装洗发精的塑料瓶,用烧、烤、锤等办法,锻造成雕刻原材料,然后在上面画出人物形象,再进行雕刻和打磨,最后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颜料等。为了雕刻一个人物形象,他往往通夜加班。
他靠着勤奋好学和一颗传承非遗志不移的决心,让皮影戏发展越来越好,深受群众喜爱,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他带领团队把皮影戏演唱到了竹溪县,陕西的旬阳县、白河县、安康市。
今年4月15日,他带领皮影戏团队,走进了十堰市首届魅力乡镇(街道)评选活动决赛竞演现场,表演皮影片段,展示竹山县竹坪乡的魅力,为竹坪乡竞选魅力乡镇助威。
“你莫看我今年八十二了,但是我由于走南闯北演唱皮影戏,加上从不间断的农业生产劳动,身体棒棒的。我唱高腔还气不揣、心不慌,声音洪亮铿锵。再演个十年八年,一点问题也没有。”陈中祥边雕刻皮影形象边自信满满地说。
“今年正月,陈师傅和我们一起到陕西连续演了三场皮影大戏,每一场都是五六个小时。陈师傅的精气神比我们都祥,始终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今年55岁的周承志竖起大拇指赞叹。
谈到皮影戏传承的问题时,陈中祥忧心忡忡。他说,最难的是要培养年轻人学习拦门、拉二胡、打乐器,我们这一班人都老了。特别是拉二胡吹喇叭的人,没有三四年功夫是学不会的。他担心有一天自己老了干不了了,高腔、西皮、苦平调会失传。
“皮影戏要传承,传承传统艺术。因为它借助演艺皮影戏,倡导的是忠孝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人向善,教人树文明新风。”陈中祥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就一直干到底,为传承非遗皮影戏贡献毕生的力量。
“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走进省级艺术展演舞台,展示竹山县高腔皮影戏的艺术魅力,展示我们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传承精神。”陈中祥期盼地说。
陈中祥自1989年开始学习、演唱、传承皮影戏以来,35年来从不停止,无论遇到什么苦难和打击,他都痴心不改,用心专一。他那传承非遗志不移的精神,赢得了当地人的普遍好评。(视界网 张云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