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村世代期盼的公路今日动工了
“感谢党啊!感谢气象局啊!感谢尖刀班啊!我们祖祖辈辈期盼的公路终于动工了!我们要教育后人,教育子子孙孙,把党和政府的恩情世世代代传教下去!把你们的功劳铭刻在小河村民的心中。”76岁的张池元紧紧挽住孙学军的臂膀久久不肯松开。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旧司镇小河村至今没有通公路的三个组(十二、十三、十四)的通组公路今日动工了。
驻小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州气象局局长孙学军和“尖刀班”班长、州气象局副局长谭波及当地相关负责人,还有村民一大早就赶到文家山现场,迎接施工队的到来。
只见得,村民杨顺平的家里炊烟袅袅,院坝里谈笑风生。笔者走进厨房,看到三个村民厨倌正忙着杀鸡宰鸭洗菜,说是中午要为大家犒劳一下。
有一个村民穿得整整齐齐在院坝里宣布:“我们村民自发准备的鸡鸭鱼酒,请所有的在座的,中午一个不能不少!庆贺小河的路动工了。”还特别强调“尖刀班”的同志一定要破例,开个恩,给个面子,一起用餐。
一开始,笔者以为是县里来的干部,后来一打听就是当地的村民。听说十二组还有一位在外打工的黄华村民,捎信说公路修到家门口时,要拿5000元请修路工人,还要杀一头猪。
整个村子里,一片沸腾。一条8.5公里的山路好像刻在了村民热情洋溢的脸上,百年期盼的梦想好像就在村民的胸前绽放。
施工队一辆红色大卡车装载的黄色挖机在不足十公里的乡村公路上绕了一个多小时才绕达目的地。大约十点,挖机向着三个组8.5公里方向的便道挖起了第一撮土。
我从镜头里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噙着热泪向我走来,老人说:“我看到你拿的相机,一定是个记者。我想告诉你,我是十三组的,今年82岁,名叫向世禄。1962年到这里安家,36岁时老婆被小河淹死,就是因为没有路。那个时候,大集体,老婆每天都要过河对岸打青积肥。那天,老婆和村里的另外五个村民乘坐一个三舨船(类似三个板子做的小木舟)过河时,到河心时,船翻了,一船六个死了四个。我和老婆结婚八年,留下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我和儿女相依为命,把他们拉扯大,我也没有再婚。这个地方穷,没有路,没有谁愿意来。我现在儿孙满堂,有11个重孙,一到过年,聚在一起,要摆几桌。”饱经沧桑的老人如数家珍。
我好不容易插了一句:“您很幸运,您将看到您期盼的路。”
“我与路有特别的缘分,特别的感情。1957年我带着工程队参与了来鹤(来凤至鹤峰)公路的建设,后来在县水电局上班,37元一月。老婆去世后,被迫回家带孩子。孩子们虽然都不在这里安家了,但我还在这里,老婆埋在这里,我的父亲也埋在这里,我也会埋在这里。以后,孩子们回来给去世的老人上坟、插青、烧香、点亮,都能开车回来了,不愁没有路了!小河的路一通我们就脱贫了。”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烈日下的履带挖掘机,一点也不含糊,一步一步地挖进深山;到了正午,尤其这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望着挖掘机,舍不得眨眼;村民精心准备的感谢宴怎么也没留住“尖刀班”成员,他们婉言推辞后,又转到下一个场地去协调。因为,小河的“两桥两路”还有“一桥”没动工。
(张洪刚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