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镇的古井远至汉代
近日,笔者在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23个村抢救性拍摄老房、古树、古墓等历史文化时,拍到了一组保存完好,但大部分被遗忘了的古井。水是生命之源,古井是由一代一代居住地村民以接力保护的方式传承至今,进入自来水时代后水井渐渐被后人弃用而荒废,期待着对这些古井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安阳镇位于汉江北岸,安阳镇保护最好的古井当属陈营村3组1号古井,井口直径70公分,井名为青龙泉,该井修建于明代,距今有近500年历史。由于该井荒废,陈营村成功人士陈先强出资5万元对古井进行了保护,围起石护拦,目前该井还在饮用。龙门堂村原为安阳镇的一个大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兴建时,该村村民被外迁至团风县黄湖农场,如今该村被遗弃7年多的古井依然完好,井壁坚固,村民介绍过去滔井时下到井底,井底面积较大,可坐6个人在底下打牌。安阳最古代的水井当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龙门堂遗址,五年多共发掘出20多口水井,一块不大的地块上就有6口古井,据专家介绍这6口井的修建还是不同年代,只是发掘出来后井水依然清澈可用,而且井水满至井口附近。古井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井壁上的青砖,青砖是修井时就设计好的口径尺寸半圆式模具烧制的,砌筑井壁时一圈一圈施工而成,青砖烧制模具上设计有榫,施工时利用两块青砖的凹凸相对接即可。据专家介绍龙门堂遗址可追溯至汉代,汉代时期龙门堂比现在的郧县城面积还大,从考古发掘来看官员和贵族在此生活,主要依靠汉江水路。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龙门堂遗址部分文物抢救性发掘后又被回填了,后人不在可能看到遗址上龙门堂历史上的辉煌。
目前安阳镇各村只有老小、妇女、儿童留守在家,井水成为自来水故障没有水时的备用饮水,希望各村能够对本村古井进行保护,给村民们留下一份乡愁和念想,给后人留下一份文化遗产。
视界网周家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