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匠的杆秤情
昨日,杆秤匠陈建林在园林路为客户用手工制作传统杆秤。他是潜江市园林城区唯一的手工杆秤制作人。
陈建林出生于杆枰制作之乡的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余陈村,12岁那年,他就拜师学艺,15岁跟着师傅闯市场,到潜江“安营扎寨”,与杆秤制作结下“不解之缘”。
提起传统杆枰的制作, 陈建林眉飞色舞,谈得头头是道。他说,杆秤制作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必须“斤斤计较”,从选材、刨圆、打磨、装秤卡、钉秤星,到抛光、装秤盘,做成一杆秤,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光说要把秤杆刨圆、刨直,就非一日之功,须千锤百炼。尤其是钉秤星,工序更是繁琐,首先要在秤杆上钻几百个小孔,钻完小孔后,将铝丝一点点嵌进小孔,再用小锤子捶打,在钻孔时要掌握力度,若孔钻大了、浅了,嵌进去的铝丝容易松动脱落,孔钻小了、深了,铝丝难以嵌进秤杆,这些都全凭手感和经验的积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杆秤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年制作杆秤1000余杆,收入万余元。”陈建林说,2000年后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杆秤制作这门手艺面临淘汰,虽然年制作杆秤不足200杆,但它却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这个融入他喜怒哀乐的行当,他要坚守终生。